對某d牌(某B牌?)精油的評價 part 5:結論 [全文完]
見識了dcard論壇中關於d牌精油的推薦多麼無知後,為了檢討自己是否有盲點與偏見。所以我想了替d牌精油開脫的兩種方法:
- 那些網路留言是來自不用功的使用者,沒有完整吸收培訓課程內容。所以不是d牌精油產品以及廠商教育訓練體系的問題,是「下線們」素質良莠不齊,也就是個人私德問題。
- 如果d牌精油產品真的有問題,哪有辦法在全球多國銷售,應該早就被禁止進口了(是以什麼品項進出口,檢附了哪些證明文件是不是商業機密?)。就算d牌產品資訊不透明,檢驗標準、證照考試都是閉門造車,但一定有其獨到之處,畢竟有這麼多親身肯定療效、身體(還)沒有出毛病的忠實愛用者。
我對這兩種論點的思考方式是:
- 朋友親眷從事相關品牌事業,可信度可能比較高。所以我看了對方臉書的心得分享。
- 摒除認為d牌純精油可能早就摻雜基底油稀釋,因此「不純」但「可能安全」之類的惡意揣測。找出將「純」、「可食用」、「具療效」、「精油」等概念合理串連的可能性。
說說我在朋友親眷的臉書上看到了什麼:
1. 薑黃精油搭配其它三種精油,每種各兩滴共八滴精油,早晚各吃一次是瘦小腹的配方。而且這款精油讓原本就有固定食用薑黃粉的人生活更便利。
所以d牌的「單方純精油」到底需不需要稀釋?dcard的留言不是說「因為很純,需要稀釋」,但這個配方的食用方法看起來沒有經過稀釋啊(更何況就算是經過稀釋,純精油根本不應該自行內服)。
另外,若是有服用抗糖尿病藥物或Statin(一種降血脂、控制膽固醇的藥物),薑黃精油明確被文獻建議不要口服(Zimmermann, S. 371)。我認為真正的專業人士在推薦別人內服時,應該同時注意這一點。
d牌使用的是真正薰衣草,這和澳洲茶樹都是少數可以直接使用在皮膚上,對人體相當友善的精油。但是文獻依然指出薰衣草精油中的芳樟醇容易因為保存不當而氧化,對於皮膚較脆弱的老人及嬰孩產生刺痛感,因此最好開封後18個月內使用完畢。另外,若是想作為情緒舒緩的配方,必須以低劑量的方式使用,以免產生相悖的反應,例如失眠及躁動不安感(Zimmermann, S.420)。
對於孕婦及嬰幼兒,文獻直接表示真正薰衣草精油不適合孕婦、嬰幼兒內服。若是外用在嬰兒身上也必須濃度小於0,5% (Wabner/Beier, S. 203)。直接將純薰衣草精油往肚皮抹,不管裡面還住著胎兒,在沒有經過專業醫師諮詢的情況下,這是個值得宣傳的用法嗎?
3. 在美國會員大會限量發售的「純玫瑰精油」,未稅建議售價是366.67美元,未稅會員價是275美元,宣稱這是非常正常的價格,加上d牌精油很純,這種售價很實在。並且說「5ml的玫瑰精油如果定價沒有上萬(台幣),最好是別買」。
瓶身名稱看來,這是大馬士革玫瑰的蒸餾精油。PRIMAVERA產自阿富汗的有機大馬士革玫瑰蒸餾精油,官網上含19%消費稅的建議售價是5ml 249歐,大約相當於278美金或8400元新台幣,沒有上萬台幣真的很令人遺憾。當美國直銷品牌的會員興高采烈地用「免稅的會員價」買到標示不明的精油時,德國人不用加入會員、還多付了19%的稅,卻用差不多的價錢買到原料產地和栽種方式有清楚標示的同質產品。
補充d牌會員另一個莫名其妙的話術:「便宜的精油一般是用溶劑萃取原精,不是精油。原精的效用當然沒有精油來得好,且不純正,不建議塗抹」。
1. 誰教你溶劑萃取的植物精油都是便宜貨?不是芳香物質量少而珍貴的植物例如玫瑰、茉莉、橙花、鳶尾花等等,廠商還捨不得動用這種方式萃取呢。更不用說這更考驗廠商選擇溶劑的良心、去除溶劑的技術和送驗的誠意。不要把植物性油脂的判斷方式(有機溶劑萃取會大扣分)偷天換日,用來判斷精油品質好嗎?精油品質的判斷就是是否「純」,而這個「純」又是指植物芳香物質的天然狀態。蒸餾法高溫加水蒸出來的精油會比溶劑萃取的「純正」?
2. 誰說原精就不是精油?它就只是拿來專指「用溶劑萃取」這種製程提煉出來的植物精油。以為叫做原精的就不是精油,除了玩弄文字遊戲外看不出有什麼專業。
3. 更可笑的是說原精「不純正」,不建議塗抹。那其它知名精油品牌推出的那些用1ml小試管在分售,貴到爆炸的花朵類原精產品都是拿來幹嘛?
(複習:蒸餾法是古老、通用、成本低的精油萃取方式)
不過以上種種都沒有最後一個扯,朋友親眷竟然還轉述過某個洋名的「老師」(就是另一個資深的直銷會員aka自己的臉友嘛)的說法,推銷d牌的桂花精油,說「可以增加智能」??!!光是這句話,不用等你們拉到客戶,領到績效點數和獎金,我就可以去食藥署檢舉你們拿獎金了好嗎!
(這款精油如果這麼神,拜託自己留著用,你們比較有需要!還是應該說,請你們來推銷這款桂花精油的神效一點說服力都沒有?)
說來說去只不過是因為d牌沒有推出原精類產品,至於沒有的原因是受限於技術門檻、法規就不深入猜測了。如果它們有原精類產品的話,今天這一套話術就不存在了吧。畢竟d牌產品愛用者的行銷話術就是那幾句:「壓榨/蒸餾的比較純」、「壓榨/蒸餾比較貴是應該的」、「別人的產品都沒有我的純」、「我的產品才是純精油,純到可以吃」、「可以吃的植物提煉出來的純精油當然可以吃」。我對他們的人力培訓內容、流程和專業度徹底死心了。
話說回來,對這種上個三天課就可以拿到中國證書,從此下線們就可以自己在頭銜上多一條斜槓自稱「植物精油療法師」,拿到證書後不到一個月、看過幾本芳療的日常應用閒書、可能自己也聽了好幾場LINE線上講座後,就可以「學了很久」而當LINE講座的線上講師,教導愚昧無知的大眾如何入門使用精油的品牌,有什麼值得期待?
不過第一種思路的驗證提供了第二種思路的突破口。因為在玫瑰精油那篇文章裡提到了d牌的基底油產品:分餾椰子油。
我不懂「分餾」是什麼,所以我請教了維基大神,原來是一種特殊形式的多次加熱蒸餾。(複習:經過熱壓及(或)經過精煉製程的植物油應該被劣後考慮)。所以這是一個被加熱過(也因此一定要精煉過)的植物性油脂,就不用談當初油脂是透過冷壓還是熱壓還是溶劑萃取了,養分早就消耗殆盡了。然而d牌公司巧妙地將這個精鍊過程操作成「使油品非常穩定」,而會員歡天喜地認為這和原本天冷就會凝結的天然椰子油比起來「更好保存、分子更小、更好吸收」。
我聯想到同樣號稱「純天然、100%植物性」,也具有療效的「油」:風靡全臺灣的百靈油(中國油)。據說是被蒸餾三次的胡椒薄荷油。
用最良善的方式去推斷d牌的純精油產品,不考慮它內容物可能早已摻雜植物性油脂,才可以直接內服和外用,或許這是一個答案:d牌的單方精油,即使沒有額外添加物,也可能是經過多次蒸餾後的100%單方植物「精油」。也因此宣稱自己具有(可能更好的)療效。
那麼現在問題來了,經過多次蒸餾的精油,稱得上是芳療學上使用的「純精油」嗎?我的答案是否定的。理由如下:
芳療學使用的「純精油」定義(再次複習):經過的加工程序及添加物少,內含的物質種類與比例與植物原生狀態接近的綜合芳香物質。經過多次蒸餾的植物精油,如同前述,已經喪失大量不耐高溫和親水的物質,物質變得很「單純」,離植物的天然狀態非常遙遠。以百靈油所使用的胡椒薄荷為例,可以預料經過多次蒸餾後,剩餘的物質是很純的薄荷醇(Menthol)。
即使是一般使用於芳療的胡椒薄荷純精油(也就是薄荷醇占整體物質比例沒那麼高),在稀釋進行身體護理時也會被特別叮嚀:含薄荷醇的精油必須避免大面積地用在身體(尤其是上半身),而且不應該用在2歲以下的嬰幼兒。理由是薄荷醇會快速帶來清涼降溫感,體溫調節功能不夠強健的人很容易因此失溫。
我沒有看到d牌精油關於薄荷類的「純精油」的宣傳,只希望它們有注意這件事情。
同類型的多次蒸餾植物精油,不是被當成一般植物精油在規範:以百靈油為例,它在德國是藥局限定的植物性成藥,一般藥妝店和超市買不到(我已經被觀光客問N遍藥妝店買不買得到百靈油了);在台灣雖然在康是美之類的藥妝店就買得到,也是以乙類成藥的名義進口、銷售。
而且百靈油的品名不是「100% 純天然精油(100% naturreines ätherisches Öl)」,而是「100%胡椒薄荷油 (100% Pfefferminzöl)」。仿單關於藥品形式(Darreichungsform)的記載是寫「精油」,意思是看起來、聞起來的外觀是精油,但不表示它是芳療學使用的純精油。
德國百靈油製造商官網的使用者資訊和部分網路藥局自行製作的仿單載明了對胡椒薄荷油沒有過敏體質的人,在沒有額外醫囑指示時,為了薄荷醇的療效,正確的使用方式和劑量:
(1)直接內服(若肝膽腸有疾病者需經醫師諮詢):每日6–12滴,例如一天分2–3次,一次3–4滴。
(2)吸入法:將3–4滴滴在大約300ml的熱水中,一天2–3次。
(濃度換算:假設20滴為1ml,4滴則為0.2ml,滴在300ml熱水中,稀釋濃度是0.06%左右)
(3)外用法:滴數滴在患部揉搓。
假設d牌家的植物精油是類似百靈油這種產品,廠商應該要正大光明地對會員宣稱這是成藥,多次實驗證實具有醫療效果,製造、包裝、販售都依照成藥的規範。這樣一來社會地位豈不就崇高、是對人體健康的貢獻超級被肯定的「藥品」,不用委委屈屈地「只被當成化妝品」,超棒!完全不需要走直銷通路,肯定可以進軍實體商店市場,跟百靈油一樣賣得嚇嚇叫。
但是d牌沒有,d牌選擇的是遊走在法律概念之間,上則迴避嚴格的藥品使用範圍和販售方式的限制、下則吃其它日常保養的芳療產品豆腐,自己創造了「理療」的概念,迴避對於醫療效果的嚴謹判定流程,又宣稱自己比其它芳療純精油的效果好,使用方式跟那些芳療產品一樣多元,還可以沒事就直接拿來吃、沒事就拿來到處抹。
即使是產品本質可能只不過是多次蒸餾的純植物精油,原料的產地和生產流程雖然不透明但秉持良心(頂多就是貪財了一點,用高價賣了根本沒有營養價值的椰子油),我依然認為是d牌在台灣是一個不值得信賴,玩弄文字遊戲的廠商,吃定客戶崇洋又不瞭解外國芳療學正確內容和產品定位,用不專業的培訓洗腦建立出的植物性商品直銷產業。
我想了一個譬喻當結論,也許不算非常恰當,但也八九不離十是我目前對這家資訊不透明的品牌,用最良善的方式評估出的性質:
葡萄可以(1)壓榨製成葡萄汁、(2)葡萄汁不斷發酵後開始產生酒精,成為兼具葡萄汁水果風味又有酒精含量的新酒、 (3)葡萄停止發酵、過濾裝桶熟成後,會得到葡萄紅白酒、(4)把葡萄酒反覆蒸餾,會得到水果蒸餾酒:白蘭地、(5)持續蒸餾會得到越來越單純的酒精。
假設實驗證實葡萄新酒和葡萄紅白酒有醫療效果,從而形成一套「酒療」的專業領域,發展出不同產地、品種的葡萄做成的新酒和紅白酒有不同的功效。d牌就是某個到處宣傳自己家的酒療產品,聲稱自己家的產品比其它品牌的酒療產品更純、更有效,也跟葡萄新酒和紅白酒一樣,可以拿來吃吃喝喝甚至拿來烹飪,大人小孩只要喝的量不一樣都沒關係。又缺乏生產原料和過程是否符合「酒療」商品要求的證明文件。
而根據各種間接資訊和事證,最後得出d牌賣的可能根本不是葡萄新酒或紅白酒,而是白蘭地。要說它是酒無所謂,問題在於它不是一般所稱的酒療裡被使用的酒啊。更何況還被鼓勵拿來用一般葡萄酒的飲用方式、烹飪方式使用,這應該是完全不被允許的事情。它要比較的對象應該是其它品牌的水果白蘭地,以及針對白蘭地的療效發展出來的各種要求。而不是如同現在的狀況,自己創設一套培訓體系,偷渡寄生在既存的「酒療」方式中,用錯誤的方式教大家喝白蘭地,更可怕的是還亂轉換概念,說水果蒸餾酒因為俗名叫做「果子水(Obstwasser)」,所以鼓勵消費者像在喝水一樣,沒事就喝上一口,可以省下平常直接吃水果、喝果汁的麻煩。
全文完
系列文前文
〈對某d牌(某B牌?)精油的評價 part 1:所謂的國際專業證照〉
〈對某d牌(某B牌?)精油的評價 part 2:芳療新手知識〉
〈對某d牌(某B牌?)精油的評價 part 3:精油的商品定位與選購〉
〈對某d牌(某B牌?)精油的評價 part 4:破解推薦、分享話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