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直銷精油話術的二三事

In der Oper ist alles falsch
7 min readMay 15, 2020

--

信用詐欺師SP中,達子(長澤雅美飾演)扮為占卜師,欲對香港女富豪行騙

偶然看到了跟芳療有關的商業活動網宣和報名表單,內容錯誤百出,不吐不快。

簡而言之,拿直銷精油證照的網紅在台北舉辦了「精油塔羅」活動,預計巡迴西臺灣各大城市甚至開線上課程。報名表單洋洋灑灑寫了精油的簡介、精油對網紅本人的啟發,結論是要和有緣的粉絲分享這份喜悅與幸福。匯款足夠金額的粉絲就有機會獲得偶像指點明路,進行精油塔羅牌問事或調香教學。塔羅牌領域我無力多言,但文宣中毫無邏輯和背離常識的部分令人不敢恭維。

槽點一:「並非所有的植物都能夠萃取出精油,含有香囊的植物,才能夠萃取精油。」

確實不是所有的植物都能夠萃取精油。在天然狀態具有香氣的植物,不一定含能被稱為精油的產物,也可能含量其實非常稀少,必須大量萃取才能獲得少量成品。畢竟所謂的精油,指的是「經過人為萃取,得到的植物性綜合芳香化學物質」,天然植物體內充滿尚未被完全認識並瞭解機轉的物質,而這些物質又必須經過人為萃取的技術加工,倖存的產物才被綜稱為精油。所以這一句話前半段正確,但原因完全不是因為「有香囊的植物才能萃取精油」。

絕大多數植物沒有叫做香囊的組織。

現在線上教育資源很充沛,複習中學生物不難。隨手找幾個教學網頁(範例一範例二範例三)都沒看到香囊在植物的任何部位。另外附上玫瑰真花構造分析,據說玫瑰的香囊很小,所以精油產量很少,取得直銷精油證照的植物精油療法師或許可以指點玫瑰花的香囊在哪裡(但如果指點要收費的話就算了)。

這種把植物精油當成是「在植物體內已經自行調配好,儲藏在某個部位的物質」的思維,很可能根本混淆植物和動物的分類。錯把動物體內藉以散發氣味、分泌液體,例如皮脂腺、乳腺等腺體(Scent gland)的概念,拿來套用在植物身上,以為精油就是把植物「腺體」裡儲藏的物質直接取出來,直接把動植物的賀爾蒙混為一談參考網頁二)。

(冷知識補充,確實有些植物例如蘭花的花朵有分泌液體的部位,稱為Osmophore,但也僅限於花朵部位,而且分泌的液體當然也不是所謂的精油。蘭花精油也是產量稀少而價高的精油品項之一,如果照這種「有香囊的植物才能生產精油」的見解,蘭花精油應該是生產容易、產量又充沛的植物精油吧)

會有這種誤解的原因,也可能出在芳療的原理之一,是透過吸嗅、吸收精油的芳香物質,刺激人體內分泌,進而產生心理及生理變化,因此錯誤的精油使用方式,也等同製造「環境賀爾蒙」而對人體有害。但環境荷爾蒙本身是個容易引起誤會的字眼,它意味著「會影響人體荷爾蒙正常分泌的物質」,但不表示它本身是「荷爾蒙」,當然更不表示「精油是植物賀爾蒙」、「精油是儲存在植物的香囊中的成分」。某些物種在學科上要界定成植物和動物可能有爭論空間,但目前被用以萃取精油的植物都沒有這個問題,所以這種論述完全悖於受過義務教育的國民水準。

槽點二:「不同的部位萃取出來的精油,就有不同的氣質跟功效。」

接著文宣中以花朵、葉、樹木、果實等植物萃取部位作為「療效」的分類,例如花是植物生殖器官,所以OO花的精油會對應到生殖系統;葉片是植物的呼吸組織,所以OO葉的精油可以通暢人體呼吸道;樹木類的精油可以幫助身體或心靈強健挺拔;果實類精油氣味香甜對應的是消化系統等等。

這種極度化約的說法充滿民俗療法以形補形、吃哪裡補哪裡的精神,充其量提供了一種基於個人想像、方便記憶有限精油產品的口訣。

要從植物哪個部位提煉精油,考慮的面向極多。有些植物只有特定部位芳香物質蒸餾產物被認為有芳療功效,花卉類的精油大多如是。有些植物全株(通常為草本植物)都有確知的芳香成分,但依然可以視商品精緻化的需求,區分特定部位的精油產品。例如薰衣草可以全株萃取精油,也可以只取花萃取。即使柑橘橙柚的整顆果實都充滿精油物質,出於人類務實的考量,只會取果皮,通常不會奢侈到整顆含果肉去萃取精油。

畢竟這還牽扯到芳療作為現代西醫的旁支,植物因應外在環境的變化,體內的化學物質生產比例會有微量差異,因此可以說「同品種的植物,每一株香氣在每一年也完全不同」。然而,植物精油是以某些指標標準化,經過實證科學取得依據,方普遍施用於人體的人類加工產品。因此芳療學上指涉的植物精油,已經預設為是「某種植物特定部位」精油。這充其量只表示某植物部位萃取的精油,具有實證科學依據,對人體有特定效果。至於這個植物其它部位是否能提煉精油、提煉的精油有什麼功效,或許出於研究興趣、商業利益等現實因素,尚未經科學證實(這只表示對人類而言還未知普遍確信的效用,不表示一定存在或不存在)。

有一些植物,縱使全株都有可以使用的芳香物質,但不同部位的個別化學物質比例有別,因此功效有些微不同。例如苦橙樹的花可以萃取出苦橙花精油、果皮萃取出苦橙果精油,枝枒、葉片與生果可以生產苦橙葉精油。這三種精油的身/心理功效分別是:

苦橙花:抗菌、抗寄生蟲、解痙攣/抗憂鬱及焦慮、鎮靜
苦橙果:促食慾、促進新陳代謝、抗菌及寄生蟲、退燒、除臭、促進肌膚再生/鎮靜、調節中樞神經系統、集中注意力
苦橙葉:解痙攣、消炎/解消焦慮感

有些植物某些部位提煉出來的精油,因為化學物質含量比例的不同,對人體毒性過高,因此被限制生產或使用方式。典型的例子是錫蘭肉桂(Cinnamomum verum)。肉桂樹皮和樹葉精油都有生理上強力消毒殺菌、鎮痛以及心理上強健心靈的作用。樹皮精油另有調節女性經期、及心理上催情的效果。樹葉精油則另有強健免疫蛋白的功效。但是肉桂樹皮含有的桂皮醛(Zimtaldehyd)含量過高,對於皮膚具有強烈刺激性,因此不作為芳療調劑使用。肉桂葉精油因主成分為丁香油酚(Eugenol),刺激性較小,抗菌效果也較好,差異在於肉桂葉精油提供的的溫暖感受略遜於肉桂樹皮精油一籌。

所謂「花朵對應生殖、葉片對應呼吸系統、果實對應消化系統、樹木對應成長茁壯」的說法,用同一種植物但不同部位的精油功效判斷就可以知道,不具有一星半點學理基礎。

繽紛多彩的植物確實是造物主的奇蹟之一,對於植物成分與型態的運用更是人類維持生命與文化發展的重要泉源。學科知識是眾人以螻蟻之力合力累積,世界的特定觀察視角。個人有限的畢生,在歷史洪流中往往都只是擷取吉光片羽的過客。

活動主辦者說得很好,精油相關的知識確實博大精深。若將植物的成長乃至精油產品的製造與應用作為一系列的事實來看,涉及的學科知識或許縱橫包括了生物學、農產科學、有機化學、藥學、醫學、心理學、工業設計等等。但主辦人是否真的如同自稱般,有「汲取到博大精深的精油知識中的一點點」,卻是引人疑竇。或許主辦者因為運用精油而感到生活充滿幸福,但這種幸福感究竟是奠基在身為芳療學的受益者,還是直銷商業行銷學的受害者還未可知。更遑論進一步自己擔任加害者,將這種空中樓閣的假知識用溫暖與愛包裝,以分享的名義行商業手段販售之實。言論自由在憲法上的保障常常依照言論涉及的內容和品質區分審查尺度,商業性言論和政治性言論的差異即屬適例。

延伸閱讀:
〈對某d牌(某B牌?)精油的評價 part 1:所謂的國際專業證照〉
〈對某d牌(某B牌?)精油的評價 part 2:芳療新手知識〉
〈對某d牌(某B牌?)精油的評價 part 3:精油的商品定位與選購〉
〈對某d牌(某B牌?)精油的評價 part 4:破解推薦、分享話術〉
〈對某d牌(某B牌?)精油的評價 part 5:結論 [全文完]〉

--

--

In der Oper ist alles falsch
In der Oper ist alles falsch

Written by In der Oper ist alles falsch

Wahr sind nur die Wirkungen, die davon ausgehen.

No responses yet